当然,站在特斯拉的角度,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。
其一,曾经爆棚的累计订单消耗殆尽,终端新增客户的乏力则是必须直面的事实,加之刚刚扩产完成的上海工厂就明晃晃的摆在那里,所以必须狠狠“割肉冲量”。
其二,无论Model 3也好,Model Y也罢,碍于推出已久,迟迟没有焕新,产品力层面曾经的领先优势,正在被后来者不断蚕食甚至反超,那段非特斯拉不选的日子过去了。
因此,在“改款”真正到来并且大规模交付之前,只能被迫用损失毛利率的方式,祭出更多的诚意俘获人心。
其三,身为掌舵者的马斯克,对于全球车市的消费活力与真实需求,持有悲观态度,认为不排除发生一场大衰退的可能。
身处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大环境下,必须采用各种方式,让公司继续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,不然就会再次陷入泥潭。
而此刻,整整过去一年时间,再去回顾特斯拉的整体表现,还是能够给予一个比较高的评价。马斯克的提前预警,无疑收到了一定的印证和效果。
产品端Model 3迎来焕新版,Model Y也进行了小幅度的优化升级,两款车型的售价同样稳中有升。
相比之下,作为更重要的论据,就在昨晚,特斯拉正式公布了2023年全年产销成绩单,这家美国车企位于全球范围内共计生产电动车约185万辆,交付约181万辆,分别同比增长约35%和38%。
至此,算是压线完成了之前制定下的目标,并且蝉联了全球纯电动车交付量榜单的冠军。
进一步拆分来看,2023年全年Model 3与Model Y共交付超173.9万辆,生产超177.5万辆,其余则为Model S与Model X的贡献。
Model Y则超越丰田卡罗拉,成为全球单一车型的年度销量冠军,这也是电动汽车首次登顶全球畅销车型第一名。
而刚刚过去的2023年第四季度,特斯拉位于全球则生产约49.5万辆电动车,交付超过48.4万辆电动车。
见证了上述表现,更想说:“无论承认与否,无论出现了怎样的波动,无论遇到了多大的挑战,特斯拉综合竞争力依旧恐怖。”
虽然在产销双双突破180万辆大关的过程中,能够感受到这家美国车企的一丝丝乏力,但最终结果却没有令人失望。
顺势,新的问题随之产生:“今年你觉得特斯拉又会冲向一个怎样的高度?”更简单来说:“能卖多少辆?”
实际上,马斯克在多次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:“只要不出现太大偏差,我们的产销量将保持50%的年复合增长率。”那么就以去年180万辆为基础简单换算,特斯拉今年的目标无疑直指270万辆。
在我看来,想要完成难度真的不小。至于最大的阻碍,还是由于竞争与厮杀的愈发激烈。
继续以中国车市为例,曾经的Model 3与Model Y几乎没有对手。可如今,仅盘踞在前者周围的竞品已经不下10款。
小鹏P7、蔚来ET5、比亚迪汉、比亚迪海豹、哪吒S、零跑C01、深蓝SL03、昊铂GT、阿维塔12、智界S7、极氪007、吉利银河E8……
试问,你觉得谁是善茬?而接下来,小米SU7、极越07、小鹏F57……同样会不留情面、前仆后继的疯狂涌入赛道之中。
类似的问题Model Y也必须直面。毕竟,中级纯电SUV的厮杀,一点不比中级纯电轿车板块要低。
华为、理想、蔚来、小鹏、吉利、长安、长城……纷纷都在盯着这块变得愈发诱人的“肥肉”。
还是那句话,“非特斯拉不买的日子过去了。”
况且,值得警惕的是,作为其不可忽视的最大对手,比亚迪2023年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大关,2024年凭借纯电与插混两条腿走路,一定会变得更加凶残。
所以今年这家美国车企能否继续在华取得一份向好的成绩单,至少目前要打上一个个大大的问号。当然,如果没有中国这片主销市场的鼎力相助,特斯拉冲击270万辆更像是天方夜谭。
只不过,必须说明的是,上述讨论与推演纷纷建立在Model 3与Model Y维持现状不做改变的背景下。换言之,按照两款车型目前在华的售价与打法,确实很难有更大程度上爆炸性的输出。
但请不要忘记,去年的马斯克已经多次扬言,“我们愿意为了增加产量继续加大投入,甚至牺牲部分利润率。若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,还会进行降价。”
潜台词更像是,“特斯拉不达目的不罢休。”
而从去年年末开始,这家美国车企已经在华开启变相让利。至于效果,结合乘联会公布的12月成绩单,包含出口后特斯拉位于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94,139辆。
无独有偶,元旦假期,特斯拉继续促销。
具体来看,Model 3后轮驱动版推出了限时保险补贴6000元。与此同时,Model 3和Model Y还推出了新年低息金融政策,利率低至1.99%。
更为值得关注的是,本月底之前购买Model 3后轮驱动版,将享受高达22000元的福利。参考目前26.14万元的原价,意味着购车价降至25.54万元。虽然幅度远没有去年年初那般巨大,但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而按照这家美国车企的惯用套路,当订单储备不及预期,继续“官降”或许只是时间问题。
另外,不久前,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,特斯拉准备在上海工厂推出Model Y焕新版,最早可能在今年年中开始量产。进一步了解后得知,相比于去年10月略微升级的Model Y,焕新版的外观和内饰变化会更加明显,朝着Model 3焕新版看齐。
综上所述,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,特斯拉保持50%的年复合增长率,冲击270万辆的目标,并非没有可能。